當前位置:大河票務(wù)網(wǎng)>旅游資訊
時間:2022-03-03 14:05
山東博物館基于豐富的藏品優(yōu)勢,集收藏、研究、社會教育三位一體,肩負著展示山東地區(qū)璀璨的古代文明、弘揚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、普及自然科普知識、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,是展示齊魯文明的窗口。
山東博物館開放時間:全年 周二-周日 09:00-17:00;全年 周一 全天不開放 ;中國法定節(jié)假日 09:00-17:00
山東博物館地點: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(qū)經(jīng)十路11899號
山東博物館團購價格:108元起
在線訂票:http://m.wdhxjy.com/jingqulvyou1/20200820152655.html
歡迎關(guān)注公眾號:大河票務(wù)網(wǎng)ID:dahepw,獲取最新山東博物館門票價格。
歡迎在各大應用商城搜索下載【大河票務(wù)APP】,購票更便捷,更優(yōu)惠!
| 鎮(zhèn)館之寶 |
#1 紅陶獸形壺
大汶口文化時期
高21.6厘米,長22.4厘米
紅陶獸形壺
紅陶獸形壺
夾砂紅陶,通體磨光,遍施紅色陶衣,光潤亮澤。器型圓面聳耳,拱鼻,張口,耳穿小孔,四肢粗壯,短尾上翹,背裝弧形提手,尾根部一筒形注水口,嘴可往外倒水,腹部鼓起加大了容積,四足立起可供加熱,使用方便,造型生動美觀,逗人喜愛,集實用與仿生藝術(shù)于一身,是大汶口文化獨有的器形,充滿了創(chuàng)造性的靈感,是新石器時代一件難得的陶器珍品。
#2 蛋殼黑陶杯
龍山文化時期
高17厘米,口徑11.7厘米
蛋殼黑陶杯
整器為兩部分套合,杯身作寬沿,直壁圜底,下承圓筒狀且兩端外侈的杯柄,上飾平行凹弦紋數(shù)周。該器以輪制而成,器壁薄如蛋殼(差不多就是0.2毫米厚,真的是佩服古人的能力),表面烏黑光亮。是山東新石器時代考古最重要的發(fā)現(xiàn)之一,也是典型龍山文化的重要標志。
#3 亞醜鉞
商代
通長32.5厘米,寬34.5厘米
亞醜鉞
方內(nèi),雙穿,兩肩有棱,器身透雕人面紋,人面五官微突出,雙目圓睜,嘴角上揚,口中露出城墻垛口似的牙齒,極富威嚴。因其口部兩側(cè)對稱地銘有“亞醜”二字,故得名“亞醜鉞”,是薄姑氏部族古老文明的珍貴遺留。
#4 甲骨文
商代
金字旁文字甲骨(左一豎排最后一字)
虹字甲骨(上半部中間豎排最后一字)
甲骨文是刻在龜甲或獸骨之上的文字,記錄了商代晚期王室占卜的相關(guān)內(nèi)容。此片是《甲骨文合集》中唯一一片帶金字旁文字的甲骨。另一片正面有一“虹”字,此字上邊的兩道弧當是龍身,下端當是龍頭,作二龍吸水,古人認為龍出吸水即天晴。郭沫若先生認為該骨面刻辭“蓋一代典禮習尚如是也”,其前后均未見,極其罕也。
#5 頌簋
西周
高30.1厘米,口徑24.2厘米
頌簋(器體)
隆蓋、圓腹、圈足,雙耳造型別具一格,狀如一變形龍首口吐祥云,雙耳下的垂珥與圈足下的三小足形狀相若,相映成趣。紋飾以竊曲紋為主紋,搭配使用瓦紋和垂鱗紋,繁簡呼應,疏密有致。銘文篆刻工整秀麗,典雅規(guī)范。
頌簋(器蓋)
頌是西周一位顯赫的貴族,效命于周王室,頌簋上的銘文就記錄了周天子對頌的冊命過程:“在西周的一個清晨,周王在康昭宮冊命頌,令其掌管成周洛陽的倉庫等職務(wù),并賜給他黑色的禮服、赤色的蔽膝和馬具等物品,以茲勉勵。頌接受了冊命,向周王進獻瑾璋,以謝王恩”。之后,鑄造此簋,紀念此事并希望此份榮耀為后世子孫世代享用。
#6 魯國大玉璧
戰(zhàn)國
外徑32.8厘米,孔徑11.6厘米,厚0.6厘米
魯國大玉璧
玉料呈青碧色,半透明,油脂光澤。玉璧肉部內(nèi)、外緣各有一周廓,肉兩面紋飾相同,以兩組微凸起的绹索紋分隔成內(nèi)、中、外三層紋飾。內(nèi)、外兩層為陰線刻紋,中間以斜向交叉排列的蒲紋為地,其間淺浮雕飾排列均勻的谷紋。
魯國大玉璧
內(nèi)層為合首雙身龍紋,其間以三道绹索紋相隔成三組。外層為五組合首雙身龍紋,每組龍尾兩兩相交,紋飾布局緊密勻稱,繁縟精美,線條流暢,屬戰(zhàn)國玉璧中的精品,也是戰(zhàn)國玉璧中形制最大的一件。
#7 《孫子兵法》和《孫臏兵法》竹簡
西漢
長簡長27.6厘米,寬0.5-0.9厘米
短簡長18厘米,寬0.5厘米
《孫子兵法》和《孫臏兵法》竹簡
《孫子兵法》和《孫臏兵法》竹簡
銀雀山漢墓簡牘包括四類書,第一類是兵書,第二類是論政論兵之書,第三類是數(shù)術(shù)書,其余歸入其它類。其中兵書數(shù)量最大,也最重要,尤其是《孫子兵法》與失傳近兩千年的《孫臏兵法》同墓出土,結(jié)束了關(guān)于孫子其人其書的千古論爭,意義重大。
#8 東平漢墓壁畫
漢代
東平漢墓壁畫
東平漢墓壁畫
東平漢墓壁畫
壁畫色彩艷麗,特點鮮明,內(nèi)容題材豐富,保存完好。東平彩畫是山東迄今發(fā)現(xiàn)年代最早、保存最完好、內(nèi)容最豐富、藝術(shù)水平最高的漢代壁畫,填補了山東地區(qū)漢代壁畫墓的空白,對于漢代喪葬制度、民間生活習俗、中國繪畫史等方面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。
#9 九旒冕
明代
通高18厘米,長49.4厘米,寬30厘米
九旒冕
冕(miǎn)一般由冠武、綖板、旒、充耳等幾大部分組成。魯王朱檀的這件九旒(liú)冕的冠胎用細竹絲編制。上面的木板叫做綖板,前后懸掛著五彩玉珠,即九旒,為赤、白、綠、黃、黑五色玉石珠;板下有玉衡,衡兩端有系繩孔,下各懸一充耳,為青玉圓珠。
九旒冕是目前我國唯一一件存世的明初冕冠實物,可以說填補了歷史文物的空缺,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和研究價值。
#10《雙松圖軸》
清代
畫心縱201厘米,橫101厘米
鄭燮《雙松圖軸》
此畫是鄭板橋(鄭燮)中進士第一年送給肅翁的作品,圖中一遠一近兩棵松樹意寓同學品格高潔,樹下有幾桿修竹,怪石蘭草,更是板橋擅長之筆。畫中長篇題記,講述了同學之間的情意,該作品書法繪畫俱佳,保存品相極好,是板橋難得一見的珍貴作品。
來山東博物館,看中國文化。
工作時間:周一至周五 09:00 —17:00 官方電話:400-800-7000
豫ICP備17045325號-1